文章来源:西安大秦医院中医耳病专科 阅读:2592次有疑问咨询在线专家
到底什么中耳炎?中耳炎到底有那些症状?中耳炎的病理又是那些?在我们医院开通网上预约平台之后,这段时间有很多患者会问这样类似的话题,今天我院耳病专家就给大家专门介绍下相关的知识: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 ear)。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
一、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以及长期的鼻咽腔填塞等;头部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肿胀,局部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均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2)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任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年,从积液中分离出病毒者尚为数不多。
三、免疫反应。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发育方逐渐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病理
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控制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增厚的纤毛上皮,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疾病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渐恢复正常。
不管是中耳炎的症状、还是中耳炎的病理,通过以上今天的讲解,大家多少都有所了解,希望以上今天的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
“耳神经激活疗法”、“复聪开窍平衡疗法”,是我院耳病聋哑研治专家三十多年来潜心钻研国内外耳聋、耳鸣等疑难耳病的治疗方案,博采众长,大量收集古今、治疗疑难耳病的秘方、验方,逐一对比,取其精华,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有效方剂,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实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治疗方案“耳神经激活法”、“复聪开窍平衡疗法”、和“聪耳消鸣1+8号”系列药物方剂。 该技术从遗传因素、缺损细胞、微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学科出发,分别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耳聋耳鸣患者进行科学的针对性的治疗,使神经纤维细胞元素在短时间内快速激活、修复、再生,恢复其听觉功能。